“本来打算准备45桌,后来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同志来给我讲解了‘婚事新办、简办’的好处,俺听后觉得确实是这个理,就照办了,最后只安排了10桌。”7月10日,在郏县白庙乡白庙村,近期家里刚娶完媳妇儿的高明强乐呵呵地介绍起红白理事会的“功劳”。
“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,移风易俗,喜事新办,丧事简办,礼金不超过200元,宴席规模不超过10桌,天数不超过1天,仪式从简······”走进白庙村,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规民约展示墙,上面有红白理事会制定的《红白事操办标准》,明确宴席规模、礼金上限等细则,让群众办事有依据、监督有底气。
“以前的红白事,为了面子得大操大办,有的人还得借外债。现在好了,红白理事会帮忙操持,省钱又省事,日子都轻松了。”白庙村有名的孝子高克非常赞同红白理事会的文明新风尚。高克、高锋克两兄弟的母亲偏瘫卧床时,全家人悉心照顾,母亲不在后,两兄弟听从红白理事会的建议,一切从简,村里人纷纷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。
为促进文明新风落地生根,近年来,白庙乡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,建议各村“五老”担任红白理事会职务,规范婚丧嫁娶流程、倡导节俭新风,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等陋习,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各村还积极倡导党风带动民风,要求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,严禁违规操办。同时,通过开办道德讲堂、设置文化墙等方式广泛宣传,用身边榜样引领新风尚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用贴心的宣传、务实的举措,在乡村大地奏响文明新风的动人乐章,为村民卸下沉重负担,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树起鲜亮旗帜,引领村民迈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。”白庙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李静锐说。